【国培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为我校“国培”学员讲学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作者:葛青
来源: 文化
浏览量:

        10月13日至15日,“国培计划”国家级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永康教授在东区综合实验楼603教室先后为我校35名语文教师“国培”学员作了三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并在八步一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他关于语文教学、教改的研究成果。       13日下午,刘教授首先以《语文教学要尽快走出课改的种种误区——对十年课改的反思》话题开讲。他坦言,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使课堂由原来的一潭死水变得波澜起伏,但现在又进入了课程目标偏离“整合统一性”、教学关系片面强调学生主导、教学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等误区。他认为,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精神缺乏理解,将传统经验与新课程理念完全割裂开来,这种形式主义的评课标准对教学产生了误导。他建议,教师应利用多方力量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合理改变评价方式。希望学员们在汲取过去经验精华的基础上实践、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14日上午,刘教授以《格式塔整体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题,揭示了格式塔整体性原则的内涵,阐述了格式塔整体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路,即始终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网络;注意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注意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不能肢解有机整体,断章取义地说教;分段只是认识整体性质即格式塔质的一种手段。       14日下午,刘教授来到八步一中,在该校11(1)班讲授议论文《简笔与繁笔》,用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验证了新课改理念,令同学们和前来观摩的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15日上午,刘教授以《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为题,从什么是符号、符号学、符号论美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援引大量古代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符号论美学对语文教学的启迪——训练学生破译汉语符号的“本文”;把语言和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把语言放在本文的语境之中;理解句子的组合规则;认识“本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弄清“本文”和“非本文”的联系。       刘教授对语文新课改的理论阐述以及教学新方法的展示,为学员们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学员们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阔视野。                                        责编   梁文萍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