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贺院情 |
|
|
贺州晚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贺州晚报 |
作者:
|

|
■罗杨合出席全国高校精品课程会议照。 | |
|
■王淇漠 赵佳慧 黄金艳
他,幽默且风趣;他,称自己为贺院“土生土长”的教授;他,无论有多少头衔却只中意“老师”这个称谓。他就是与贺院有着二十八年感情的科研处处长罗杨合教授。
与母校共奋进
1985年,罗杨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原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可以买球赛的正规网站前身之一),从此便与贺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罗杨合毕业后被保送到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就读本科,随后又在师大就读了研究生。1992年,本应有更宽广发展空间的他,因为老校长的一个电话,让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母校工作。
2013年的今天,已是他在贺院工作的第21个年头了。而原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与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起在2006年升格为可以买球赛的正规网站,成为了本科院校,罗杨合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学校科研处的处长、化生学院教授和贺州市社科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荣获了贺州市优秀教师、“贺州市第六批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当记者问及,拥有这么多的头衔他最喜欢别人叫他哪一个时,罗杨合淡淡一笑,庄重地说:“我还是喜欢人家叫我罗老师,虽然现在管理工作占去了大部分时间,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上课。这不仅因为教师是我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头衔都是依赖于教师这份工作,没有教师这份工作,其他一切都不存在。”
正因为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在大学,没有科研,教学是没有活力的。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罗杨合作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访问学习,此次学习在沉淀自己的同时,更让罗杨合体会到了科研对大学教学的重要性。罗杨合说,对于科研,最难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做什么。本着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罗杨合在决定做什么科研时,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想到了贺州乃全国马蹄之乡,每年从贺州出口的马蹄罐头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但马蹄皮却成为了垃圾,被当地农民所丢弃,所以罗杨合对马蹄皮进行科学研究,已分离出30多种抗氧化、抗菌活性成分,研发出马蹄抗氧化饮料。目前,罗杨合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1个,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Plasmonics》、《Analyst》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2012年被聘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在的罗杨合正在攻读博士,他说,自己读博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圆自己的梦和今后在科研中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追溯往昔,受益良多
罗杨合在原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就读的3年,为他后来的从教、为人处事都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罗杨合在至今谈论过往的种种时,他仍然会对母校心存无限感激。
当记者问及关于当年在学校的难忘经历时,罗杨合语调轻松地说:“最难忘的应该是课外活动,当时学习压力没有中学那么大了,所以我们的课外活动是非常多的。”罗杨合向记者介绍道,当时在班上,每天都会有同学上讲台给大家讲故事、教大家唱歌。“这也算是锻炼师范生技能的一项活动吧,我的口才和胆量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罗杨合笑着对记者说。而在学校,则有很多的兴趣小组,就如同现在大学里的社团,罗杨合当时参加的是生物小组,他说:“每到周末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带着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到山上去采集植物标本、认识药用植物、一块儿玩……当时这样类似的活动都非常有趣,并且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们学到了非常多的课外知识。”
化生学院副院长潘百明曾是罗杨合在原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读书的老师之一,他曾在评价罗杨合时说:“罗杨合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平时的做事中,他都是个富有激情的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罗杨合的“激情”都是源自于以前在原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们对他的影响,他说:“当时在贺县师范学校,老师们对工作、对学生都是相当负责且富有激情的,我现在的‘激情’就是受到了当时老师们的影响。”
感恩母校,祝福母校
见证母校二十八年变化,与母校结下二十八年的剪不断情缘,今年恰逢母校70周年华诞,罗杨合感慨道:“我在母校打下的这三年基础是我人生中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不管是师范生技能还是为人处世,又或是做事态度。所以,母校在我心中占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我真心感谢母校的栽培。现在,贺院正如孩子般一天天地茁壮成长,未来必定会快速发展强大。我衷心地希望,贺院不仅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并且还能融入于贺州、服务于贺州。在母校70周年之际,祝愿母校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
|